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lián)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干細胞誘導的人小腸上皮模型用于藥物吸收的體外研究
> 溫度對陶瓷墨水的容重、表面張力、粘度參數(shù)的影響
> 熱毛細效應引起的表面張力梯度導致傾斜壁面上液膜干斑的出現(xiàn)(三)
> ?微量天平的使用方法、樣品稱量,分析天平按精度分為幾級
> 3種不同類型噴霧助劑對氟啶蟲胺腈藥液表面張力及在蘋果葉片潤濕持留性能測定(二)
> 混合型生物洗油菌發(fā)酵上清液的表面張力值測定(三)
> 從哪些方面可以體現(xiàn)出酶特異性地結合某種物質(zhì)?
> 氧化石墨烯納米流體的凝固特性及在聲懸浮下表面張力研究
> R1336mzz(Z))純質(zhì)與POE潤滑油組成的混合物的表面張力測定
> 納米氧化鋁可提高BOPP薄膜表面張力,增強薄膜印刷適用性
推薦新聞Info
-
> 不同官能度聚醚酯結構、消泡性能、表面張力測定(三)
> 不同官能度聚醚酯結構、消泡性能、表面張力測定(二)
> 不同官能度聚醚酯結構、消泡性能、表面張力測定(一)
> 工業(yè)廢胺衍生捕收劑的表面張力行為及其在鐵礦反浮選中的應用(三)
> 工業(yè)廢胺衍生捕收劑的表面張力行為及其在鐵礦反浮選中的應用(二)
> 工業(yè)廢胺衍生捕收劑的表面張力行為及其在鐵礦反浮選中的應用(一)
> ?2,3-雙八氟戊烷基甘油醚-1-硫酸酯鈉的合成路線、表面張力及乳化性能(一)
> ?2,3-雙八氟戊烷基甘油醚-1-硫酸酯鈉的合成路線、表面張力及乳化性能(三)
> ?2,3-雙八氟戊烷基甘油醚-1-硫酸酯鈉的合成路線、表面張力及乳化性能(二)
> 界面張力為22mN/m的柴油-水分離濾紙振動特性研究(三)
原油中活性物質(zhì)與堿作用下對界面張力的影響
來源: 新疆石油天然氣 瀏覽 1055 次 發(fā)布時間:2024-04-29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國已經(jīng)由石油出口國變?yōu)槭澜缱畲蟮氖瓦M口國。目前我國每年進口的石油量占石油總消耗量的60%以上,對我國的能源安全造成了較大隱患。維持并提高國內(nèi)油田的產(chǎn)量是解決這一隱患的關鍵。
原油中活性物質(zhì)對化學驅(qū)配方的界面張力大小有著重要影響。提取了新疆油田BW區(qū)原油的活性物質(zhì),研究了活性物跟石油磺酸鹽和堿的界面張力。結果顯示,BW區(qū)原油的膠質(zhì)、瀝青質(zhì)含量偏低,界面活性物質(zhì)主要存于在乙酸乙酯洗脫液中,其主要成分為CnH2n-2O2和CnH2n-4O2兩種類型,包括酚、醇類和羧酸類。單獨加入Na2CO3后,界面張力可降低至10-2 mN/m;單獨加入石油磺酸鹽,界面張力降低效果較差,只達0.5 mN/m;同時加入石油磺酸鹽和Na2CO3后,界面張力很快下降至10-3 mN/m。主要是因為堿和乙酸乙酯洗脫液部分成分發(fā)生反應,生成了增強石油磺酸鹽性能的激活劑,使得界面張力大幅度下降。
主要儀器與試劑
實驗用主要儀器:雙通道動態(tài)界面張力儀dIFT,芬蘭Kibron;賽默飛Nicolet IS10紅外光譜儀,美國熱電公司;101-3BS鼓風干燥箱,秋佐科技;Agli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包括二元梯度泵、自動進樣器;Agilent 1100 Series LC/MSD Trap VL離子阱液質(zhì)聯(lián)用儀,電噴霧電離源,美國安捷倫公司。此外,實驗中還用到大量試劑(表1)。
堿對界面張力的影響【實驗步驟】
使用去離子水,分別配置2 000、5 000、8 000、10 000、12 000、15 000、20 000 mg/L的Na2CO3溶液。采用旋滴法測試表面活性劑體系與原油之間的界面張力。首先將油滴注入到裝有待測溶液的密閉樣品管中,然后將樣品裝入界面張力儀中,設置轉(zhuǎn)速為5 000 r/min、溫度為地層溫度42℃,在高速繞水平軸旋轉(zhuǎn)下將油珠拉長。原油在外力作用下逐漸變?yōu)閳A柱形液柱或橢圓形液滴,轉(zhuǎn)速和油水間的界面張力決定了原油在水溶液中的形狀。實驗過程中,設置每隔15 min自動拍照,實驗進行2 h后,測定照片中油滴的長度和油滴直徑,計算出待測液的界面張力。
Na2CO3與不同組分配合后的界面張力
不同活性物質(zhì)與堿作用對界面張力的影響
圖4為原油、萃取油以及萃取油分別添加濃度為1%的甲苯洗脫物、乙酸乙酯洗脫物、丙酮洗脫物、乙醇洗脫物配成的模擬油與0.5%,0.8%,1%,1.2%,1.5%,1.7%,2%這七種濃度Na2CO3的界面張力??梢钥闯?,乙酸乙酯洗脫組分與堿的界面張力最低。隨著Na2CO3濃度變大,界面張力也持續(xù)降低,當Na2CO3濃度達到2%時,其界面張力達到10-3 mN/m。孫景倫等研究了復合驅(qū)油體系中堿與原油的相互作用,發(fā)現(xiàn)Na2CO3更易于環(huán)烷酸以及苯環(huán)和不飽和酸部分反應;與飽和酸相比,環(huán)烷酸以及苯環(huán)和不飽和酸的界面活性更強,導致界面張力更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