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Info
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表面張力梯度作用下氣液界面微顆粒運動狀態(tài)研究
> 拉筒法和靜滴法測定連鑄結晶器保護渣表面張力(一)
> 揭示界面張力在鈣鈦礦晶體生長過程中作用機理
> 不同表面張力溫度系數對激光焊接熔池流場的影響
> 氟硅表面活性劑(FSS)水溶液表面張力、發(fā)泡力、乳化力測定(二)
> 數值模擬不同活性水的表面張力構建噴霧降塵模型
> 液態(tài)金屬界面張力與電極電勢之間的構效關系
> 農藥助劑對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在小麥葉片上附著性能的影響
> 表面張力為25%乙醇溶液作為球磨溶劑,制備MG超細粉替代天然橡膠補強劑
> 基于界面張力弛豫法考察羥基取代烷基苯磺酸鹽的界面擴張流變性質(三)
推薦新聞Info
-
> 高速運動的微小水滴撞擊深水液池產生的空腔運動及形成機理(二)
> 高速運動的微小水滴撞擊深水液池產生的空腔運動及形成機理(一)
> 玻璃窗上水滴的運動控制影響因素及模型構建
> 勝利油田常規(guī)和親油性石油磺酸鹽組成、色譜、質譜、界面張力測定(一)
> 三元復合體系的界面擴張黏彈性對水驅后殘余油的乳化作用——結論
> 三元復合體系的界面擴張黏彈性對水驅后殘余油的乳化作用——實驗材料及條件
> 新工藝提升葉黃素和玉米黃素聯產的塔式萃取效率
> 界面張力γ、潤濕角θ與泥頁巖孔半徑r關系(二)
> 界面張力γ、潤濕角θ與泥頁巖孔半徑r關系(一)
> 不同溫度壓力下CO2和混合烷烴的界面張力測定(二)
新水性丙烯酸乳液原膠(水性壓敏膠)配方、制備步驟及優(yōu)勢
來源:滁州都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滁州聚研應用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 1086 次 發(fā)布時間:2024-10-11
目前,醫(yī)用壓敏膠主要以油性壓敏膠為主,隨著環(huán)保和健康的要求,水性壓敏膠的需求越來越大。水性壓敏膠一般由乳膠原液和增粘乳液構成,現有的乳膠原液中乳化劑和助劑均為小分子,且不參與反應,后期涂布成膜后一直留在膠帶當中,在與皮膚接觸后很容易遷移,皮膚容易發(fā)生過敏、紅腫的問題。
新研發(fā)的水性丙烯酸乳液原膠可用于制備水性壓敏膠,可大大減少小分子助劑遷移導致過敏、紅腫的問題。
一種水性丙烯酸乳液原膠,包括以下重量份各組分制備而成:去離子水40.0-50.0份,乳化劑0.5-2.2份,丙烯酸丁酯40.0-60.0份,丙烯酸甲酯5.0-10.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0-5.0份,丙烯酸羥乙酯1.0-2.0份,丙烯酸β-羧乙基酯0.5-1.5份,硫醇0.01-0.05份,引發(fā)劑(過硫酸銨或過硫酸鈉)0.1-1.0份,氧化還原劑(過氧化叔丁基、甲醛次硫酸氫鈉和亞硫酸氫鈉中任一種)0.01-0.05份,碳酸氫鈉0.01-0.05份,氨水3.0-5.0份和低表面張力溶劑4.0-7.0份;所述乳化劑為SR-10和/或ER-20;所述低表面張力溶劑為乙醇或異丙醇。
水性丙烯酸乳液原膠的制備步驟:
步驟一.向容器A內加入部分去離子水,攪拌條件下加入乳化劑,高速分散20-40min后,再加入單體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β-羧乙基酯和硫醇,繼續(xù)高速分散20-40min形成預乳液(高速分散時轉速為300rp);
步驟二.取步驟一制備的預乳液重量的2%-5%作為種子,與剩余去離子水和碳酸氫鈉一起加入容器B內,升溫至80-83℃,再向容器B內加入部分引發(fā)劑;同時將剩余引發(fā)劑加入容器A內的預乳液中;
步驟三.容器B內有明顯藍光判定引發(fā)成功,此時,保持容器B內溫度不變,開始將容器A內混有引發(fā)劑的預乳液向容器內滴加,滴加時間控制在3-4h;滴加完畢后,保溫1h;保溫結束后,降溫至70-75℃,加入氧化還原劑去除殘留單體并保溫30min;
步驟四.保溫結束后,降溫到50℃以下,加入氨水調節(jié)pH值至7-8,并加入低表面張力溶劑,攪拌5.0-10.0min后,使用目數為300目的尼龍濾網過濾后即得乳液原膠。
實例操作:
在四口燒瓶A中加入20.0份去離子水、開動攪拌后,再加入乳化劑SR-10 0.5份,300rpm高速分散30min后,再加入單體45.0份丙烯酸丁酯、6.0份丙烯酸甲酯、2.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0份丙烯酸羥乙酯、1.5份丙烯酸β-羧乙基酯和0.03份硫醇,繼續(xù)高速分散30min后形成粘稠的預乳液。四口燒瓶B,加入20.0份去離子水和0.02份碳酸氫鈉,取上述預乳液的3%作為種子加入燒瓶中,升至80℃,加入部分0.2份引發(fā)劑過硫酸銨,同時在預乳液中加入0.3份引發(fā)劑過硫酸銨。瓶內有明顯藍光,引發(fā)成功后3min,開始滴加預乳液,滴加時間控制在4h,滴加完畢后,保溫1h,保溫結束后,降溫至72℃,加入0.02份氧化還原劑過氧化叔丁基,保溫30min。保溫結束后,降溫到50℃以下,加入3.0份氨水調節(jié)pH值至7并加入低表面張力溶劑乙醇4.0份。攪拌10min后,使用300目尼龍濾網過濾后即可得到乳液原膠S-1。
小結
此技術優(yōu)勢
1、乳液原膠的制備采用反應型乳化劑,可參與反應,避免小分子析出;通過后段加入低表面張力的溶劑來提高乳液潤濕性,無需加入小分子潤濕劑;通過種子比例的調整和氨水比例的調整來控制粘度,無需加入小分子的增稠劑;從而減少了小分子助劑遷移導致過敏和紅腫等問題;
2、通過合理的單體配比,并引入丙烯酸β-羧乙基酯的特殊丙烯酸類單體,大大提高了壓敏膠的剝離力和粘接力;
3、壓敏膠的制備過程中選擇優(yōu)秀的增粘乳液,一般的增粘乳液顏色呈黃褐色導致膠帶外觀也會偏黃,且加入后雖然可以提高剝離力但是初粘力降低很明顯,本發(fā)明選擇的增粘乳液顏色淺,制備的壓敏膠外觀無明顯色相,且對初粘力沒有明顯影響。